信息中心
10月29日下午,化学系第十九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在江湾校区化学楼A7032顺利举行。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由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工党支部承办,邀请王尚风青年副研究员和张洪新青年研究员作主题报告。
王尚风青年研究员以“新型分子探针驱动活体可视化”为题作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认为活体成像技术是未来探索生物信息的关键,尤其是在活体中探索细胞功能和行为等方面,同时也可以辅助医生在临床手术中做出更安全的决策。据此,他介绍了团队的几项主要工作:一、抗荧光淬灭的近红外菁染料探针,使得活体成像更深、更清晰、传感更精准;二、发射大于1500nm的新型分子探针体系,实现可同时捕获多个生物信息并解析其时空联系的多重成像技术;三、近红外第二窗口磷光亲金属寡聚物,利用长寿命磷光实现时间门控成像,避免组织的近红外自发荧光干扰;四、基于反芳香性规则的染料开发新路径,克服方向性体系结构与带隙大小调控之间的矛盾;五、基于化学遗传学的近红外探针工具,利用HaloTag蛋白实现遗传学和化学的融合。最后,他对本报告的研究进行了小结,基于探针驱动技术,未来旨在实现实时、动态、精准的术中导航与诊断,并逐渐推动更深、更完整、更真实的活体生命可视化。
张洪新青年研究员以“稀土红外荧光探针用于活体成像分析”为题作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深入探讨了活体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在疾病检测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其团队基于荧光寿命成像系统和荧光寿命成像探针实现了活体多重成像分析和定量检测,同时开发了长波激发/发射(>1600nm)荧光探针,实现活体动态多重成像。他介绍了其团队的几项主要研究工作:一、活体荧光寿命成像:开发近红外二区激发/发射纳米体系实现深组织的寿命成像;开发荧光强度和寿命独立调节体系用于高准确性的寿命成像;响应型稀土荧光寿命探针用于肿瘤早期检测;开发长波长吸收的POM用于活体化疗药物引起肠炎的检测。二、活体动态多重成像:1640nm和1710nm探针的开发用于活体显微动态多重成像、活体宽场动态多重成像。
与会教师就两位老师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地交流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