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化学系校庆报告会——学科进展系列报告在复旦大学化学楼校友厅举行,报告邀请了五位优秀的年轻老师。他们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以及近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加强了系内青年教师间的学术交流。报告会由化学系主任贺鹤勇教授主持。
王旭东研究员做了题为“光化学生物传感分析技术”的报告。他简单介绍了传感器的定义,进而引申到光化学氧传感器的原理及组成。 他还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工作领域,主要是比色光学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并且已经有相关产业化的合作项目,为了进一步做到定量分析,还开发了摄影成像技术,其应用涉及现代农业、污染检测、医疗、实验室等各个方面,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商城青年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势能面搜索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过渡态搜索方法以及全局最优化搜索,并实现完全自动化搜索。对研究负载金属催化活性位的探讨,催化过渡态形成和机理解释有重要意义。此外,商城研究员还做了生物大分子活性的研究应用,其中关于H1N1流感病毒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计算化学在生活领域中的作用。
张琪研究员作了题为“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的自由基酶反应”的报告。他介绍了SAM自由基酶作用的基本机理,并阐述了该种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为了解决目前细菌耐药性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这一难题,研究新型抗生素成为一大热点。张琪老师课题组研究了新的天然产物,并具有活性高,损伤小,新型机制的特点。
纪季副教授介绍了“液滴微流控芯片与单细胞研究”。报告从微流控介绍出发,到液滴微流控芯片的介绍,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新型技术的极大优势。主要表现在液滴大小可调节,生产频率高,高通量等方面,每一个液滴又可作为酶反应器,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组学,其最独特的优势在于单细胞的研究,在生物化学领域有重要意义。
刘芸副教授作了题为“肿瘤细胞与疾病标志物的识别与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新方法研究”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和电化学传感器在癌症诊断方面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早期诊断方法成本高、检测时间长的问题。此外,刘芸老师还介绍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信号放大检测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研究。
报告在轻松交流的氛围下圆满结束,五位老师的精彩报告为广大师生带来全新的学术体验,与会师生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