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孔彪团队:软界面超组装构筑多模式驱动的智能纳米太空飞船
时间:2022-07-05 浏览次数:1340

“补丁”纳米粒子(Patchy nanoparticles)是一类表面具有特定的化学或拓扑结构的胶体粒子,能够与其他纳米颗粒或者表面结合从而组装成更加复杂的超结构。尽管目前补丁颗粒的自组装已经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复杂超结构。然而,获得的结构通常具有高度的对称性,以及局限于实心的结构,从而限制了在很多重要领域的应用。  

  图1.软界面导向的超组装策略:a)软补丁界面导向的液滴方向性的融合制备空腔可控的金@银-二氧化硅纳米太空飞船;b)通过控制补丁数目来控制纳米空舱的数目

图2. 多模式响应的智能纳米太空飞船。


近期,复旦大学孔彪教授团队提出了软界面导向的超组装策略,报道了一种新型的软补丁纳米颗粒,该补丁能够诱导液滴定向融合,从而超组装出高度不对称的中空复合金@银-二氧化硅超胶体。该方法可以精确控制补丁在种子上的覆盖面积,从而控制液滴融合的区域,因此实现对纳米空舱中空粒径的精确控制(图1a)。此外,通过控制补丁在金@银纳米颗粒表面的数目(能够吸引液滴融合的作用力位点数目),可以实现液滴多方向的融合,从而制备出具有单空舱(AB),双空舱(AB2),和多空舱(ABn)的空心复合纳米超结构(图1b)。该研究团队发现这种设计策略具有很好的普适性,能够在各种非球形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立方体,纳米片)上超组装纳米空舱。更重要的是,单纳米空舱具有曲率选择性的生长特征,趋向于生长在曲率高的表面,比如尖端,从而制备出高度不对称的线性纳米太空飞船。

最后研究团队使用具有金核@银壳纳米棒的线性纳米太空飞船作为马达探究了他们的驱动行为,该结构可以感应过氧化氢(H2O2)和近红外光(NIR),从而在单颗粒水平实现双模式的驱动,与其他纳米尺度的低不对称活性物质相比,该结构具有更高的扩散系数(图2)。这项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补丁颗粒的超组装概念,为构筑新材料和功能设备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智能纳米机器人、药物封装和递送、传感和光子学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上述研究成果以“Soft Patch Interface-Oriented Superassembly of Complex Hollow Nanoarchitectures for Smart Dual-Responsive Nanospacecrafts”为题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刊物《J. Am. Chem. Soc.》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课题组成员闫苗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2c0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