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上午,参加完由母校举办的返校日主题大会后,大家在食堂共进怀旧午餐。下午,各年级活动纷纷展开。
校友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曾经学习生活过的邯郸校园及江湾新校区。大家一起回味过去的一景一物,感悟历史变迁,心里满是愉快的回忆。
校友们欢聚一堂,共同追忆往日的美好青春年华,诉说恰同学少年时的喜乐哀愁,畅叙与复旦多年的情缘。现场气氛活跃,笑声不断。
足球健儿们驰骋绿茵,各展奇才,重温了当年在操场上踢球的酣畅淋漓。尽管二十年变化了容颜和身材,变化不了年轻的心态。不管球技怎么样,曾经踢球的劲头依然在草地上跃动,正所谓出走万里,归来仍少年。
校友们又来到了当年日夜奋战的老化学楼参观。看到实验室里现代化的实验装备,校友们纷纷为母系的发展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校园活动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晚上又聚在一起边尝佳肴、边话友情,有些年级还安排了第二天的活动。会后,校友们纷纷发来感想,表达了对下一次相聚的期盼。
附:各年级集体照
化学系64级返校校友合影
化学系76级环境监测专业返校师生合影
化学系76级稀有元素专业返校师生合影
化学系76级高分子专业返校校友合影
化学系95级返校校友合影
化学系05级返校校友合影
校友感言:
狂风、大雨、电闪雷鸣,难以阻挡
彩旗、鲜花、盈盈笑脸,熠熠生辉
握手、相拥、合影留念,温暖心田
国歌、校歌、青春之歌,激荡人心
我们回来啦,复旦大学,我的母校,五十年了。
半个世纪前,那特殊的年代,我们复旦学子——确切地说是复旦的“半成品”——走出校门。那一刻,我们犹如细小的水流渗入无边的沙漠,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去了农场、去了工厂、去了基层,去了边远的山区,去了贫穷的农村,去了从未听说过的少数民族地区。面对这一切,我们茫然过,困惑过,但是从没有放弃过,因为我们是复旦人。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自强不息,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自我锤炼,逐渐将“半成品”雕琢成社会认可的“合格品”。我们不是国家的栋梁,但是共和国大厦的砖瓦;我们之中没有大企业家,但为改革开放尽了微薄之力;我们之中没有大科学家、大教育家,但在科研、教育领域默默奉献。我们承继了前辈踏实、勤奋、求实的美德,我们发扬了新时代知识分子务实、求真的风采。我们无愧于母校的培育。
半个世纪后,我们回家了,回到了母校。
母校变了。光华楼耸立校园,一览众楼小,但我们还是感觉到那些红砖楼的亲切,那里有我们的青春之光。相辉堂衍生出的北楼,现代、时尚,但我们更喜欢相辉堂的朴实无华,那沉积的历史令人神往。体育中心气派、宏大,但我们更津津乐道南区那芦席、竹子建成的风雨操场,在那里练习复旦的校球——排球,一睹复旦女排的风采,……。
母校变了,变大了,枫林校区、张江校区、江湾校区、……;母校变强了,教学、科研成就斐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我们为母校骄傲,我们为母校自豪!
半个世纪了,我们回家了,我们变老了。唯一不变的——我们是复旦人!
(撰稿:64级化学系校友——朱源龙)
复旦大学114周年校庆之际,5.26母校吹响回家的号角,风雨挡不住回家的路!校园里“亲爱的校友,欢迎回家”简单九个字,道出各自的牵挂,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要日夜兼程。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回“家”的人们络绎不绝、纷至沓来。重走当年的求学路,回忆曾经的热血年华,共同见证校友们深爱着的这座百年学府的责任与担当。
在正大体育馆大厅见到一幕幕拨动心弦的场景,有鹤发须白的老校友,有翩翩年少的“小同学”,所有人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便是“回家”!当焦扬书记讲到“校友永远是母校最好的名片,母校永远是校友的精神家园”!校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题大会上,同学们高歌《复旦大学校歌》,被歌词深深地感染着,那是一段永不磨灭的校园记忆,那些关于曾经的青春年少,此刻都融进这动人的旋律中,因为歌声里有我们、有复旦!回想毕业那年,同学们背起行囊,意气风发去“远航”,是因为复旦给了勇往直前的逐梦勇气。
我们是化学系环境监测专业79届毕业生,40年后返校再相聚,伴着欢声笑语,共忆青春芳华。主题大会的盛况同学们按下快门实时发给家人、朋友圈,场内场外一片欢腾为复旦庆生!
特别要感谢校友会大力支持!感谢校友会秘书处小谢老师、化学系乔老师以及学弟学妹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法,热情周到的服务,耐心接待每一位校友,如家人的感觉真好!为校友会点赞!
沈燕珍同学感慨地说:复旦不凡大师名家,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早已深深地印记在每一位复旦学子的脑海里中。老师醉心于教育事业,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这无不体现了复旦人的精神面貌的纯粹和美好。我们班大多数同学从事环保工作,在实践中成长奉献,实现人生价值。
周瑞春同学夫妇颇有感受地说:永远不忘母校教育培养的恩情,深深怀念校园的学习生活。5.26返校,对母校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熟悉,一砖一瓦是那样的亲切,母校是我们幸福的港湾,千言万语讲述不完我们对您的感谢。感恩复旦!祝福母校!尽管我们现在老了,已经退休,但是我们要把自己创办的养老院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用孝心承担家人之托、凭爱心化解老人之忧。衷心祝愿母校在未来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毕业40年,年龄也许可以让我们的皮囊老去,但是我们的精神力量永远都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日光如昨,流年正好,复旦正芳华!让我们一起迎接下一个十年!
( 撰稿:76环测班校友——陈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