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天地.
6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在正大体育馆隆重举行。化学系1987届校友、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金涛校友在典礼上致辞。以下是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研究生同学亲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回到美丽的复旦校园。首先祝贺各位学弟学妹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入人生新的征程!感谢母校的盛情邀请,给我机会作为校友来见证这一重要的时刻。同时我还想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感谢母校、导师项一非先生和我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培养。
我是化学系1983级的,毕业后一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学习和工作。四十年前我第一次踏入复旦校园,成为一名幸运的复旦学子,三十年前我完成学业,满怀憧憬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如今快到退休的年龄了。今天看着你们一张张年轻、充满朝气的面孔,非常羡慕,也有些感触,在这里我想与同学们分享几点做科研工作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第一,人生没有平坦路,重在坚持。这话是老生常谈了,但在自己亲身体验后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我1996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开始独立工作,不久便承担了一项高温材料的研制任务,用于当时我们国家一个很重要的航天型号。在接任务的时候也没有多考虑,觉得既然国家急需那就努力去做,工作开展后才发现难度超出想象,研究进展非常不顺利,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包括缺少条件、反应爆炸、人员受伤和流失等。航天装备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非常苛刻,我们前后试验了数百种工艺条件和配方,产品性能总是与指标有这样那样的偏差,有几次指标都达到了,看似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用户试验时又出现了各种使用问题,不得不重新开始,就这样用了整整八年时间才做出合格的产品。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材料最后能做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坚持,这种研究没有论文产出,过程中不仅要忍受一次次失败的煎熬,还要时刻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失败会对整个工程造成严重影响。说实话,在那期间我也不是没考虑过放弃,但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作为复旦人不甘失败的精神支撑着我坚持下来,最终取得了成功。
第二,在面向国家需求中实现个人发展。走出校园、踏进社会后,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职业发展机会,面临不同的方向和选择。你们都是当代青年的精英,求名求利我想对你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国家和复旦培养了我们,也赋予了我们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正是复旦的浸润,一路走来,我一直在做与国家需求相关的研究,期间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挫折,也失去过一些发展的机会,如今临近职业生涯的终点,回首自己的科研人生,心里还是很平静的,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我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国家宝贵的科研资源都用在了国家急需的材料开发上。相比名利,我觉得心灵的安宁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第三,终身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学无止境,不论你们接下来是继续在原有的方向深耕,还是进入不同的领域发展,都必须要在不断学习中紧跟学科发展、时代发展的步伐。我在研究生阶段学的是有机化学,工作后许多课题涉及材料科学和机械,相关知识都是在工作过程中逐步学习积累的。作为青年一代,继续学习于你们无疑更加重要,因为你们面对的是一个巨变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AI技术进步之快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智能机器人甚至可能很快就会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如此你们更要有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凭借学习与创新的不懈往复,我们才能够在时代浪潮中自立自强、屹立潮头,在原始创新、融合创新的探索中推动人生更深层次的提升。
“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同学们,你们身处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施展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需要你们齐心协力、担当实干。期待你们满载着母校赋予的知识和学养,融入建设祖国的时代洪流,为复旦争光,为社会造福。衷心祝愿你们事业成功,前程似锦!祝愿母校永铸辉煌,桃李满天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