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 顺应时代,专注科研 ——专访化学系86届博士生校友李永舫
时间:2024-03-28 浏览次数:346

       编者按:为增强化学系在校生和校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优秀校友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和榜样作用,复旦大学化学系校友会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共同推出“化学系杰出校友系列访谈活动”。让我们一起倾听校友们的奋斗故事,感受榜样的力量吧!


       李永舫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82级博士生(1983年春季入学),师从吴浩青院士。1986年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88年博士后出站后留化学所工作,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曾先后到日本文部省分子科学研究所(1988.10.~1991.3.)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1997.6.~1998.6.)进行访问研究;1998年担任有机固体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2年从化学所退休后被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聘为特聘教授;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院士长期从事光电功能高分子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01

|坎坷求学路:顺其自然,专注热爱

      提起自己的求学生涯,李永舫介绍到,他是1966届高中生(俗称 “老三届”),高中即将毕业时遇上文化大革命,在校参加两年文革后1968年回乡当农民,1970年被抽调到县城“微生物农药厂”当了临时合同工,从事植物生长刺激素(920)和微生物农药等的土法生产,期间去上海化工学院(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买过菌种,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报考了该校抗菌素专业,以实践经验弥补年龄的劣势、在高中毕业11年半之后以29岁“高龄”考上了大学。进大学后他学习非常努力,奋力要将失去的光阴补上,1979年读大学二年级时提前考取了华东化工学院物理化学专业的研究生。1982年硕士生毕业后他决定报考博士研究生,而当时物理化学专业上海的博士生导师只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他的导师吴浩青院士,因此他来到了复旦大学化学系。李永舫院士感概自己求学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在时代的浪潮中顺其自然发生的。

      在求学路上,李永舫感恩感激遇到的老师们,恩师的指导教诲让他终生难忘。他的导师吴浩青院士当时已经年近七旬,但依然亲自给他讲授电化学课程,带着他到实验室做实验,他的电化学知识就是跟着吴浩青先生学习的,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受益匪浅。后来他去中科院化学所跟随钱人元院士和曹镛院士开展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研究、去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在井口洋夫教授(有机半导体发明人、日本学士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第一位日本人外籍院士)指导下开展有机半导体的研究、以及去美国UCSB在Alan J. Heeger教授(导电高分子领域开创者之一、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指导下开展共轭高分子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还有在华东化工学院读硕士生阶段在胡英老师(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指导下开展了化学热力学的研究。这些老师工作勤奋、亲力亲为、认真严谨做学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科研和人生。

02

|畅聊化学:浅谈学术交流,寄望光伏领域

      作为《高分子通报》的主编,李永舫院士说早期国内英文期刊较少,而国际学术交流都是用英文,为了提高文章影响力,大多数论文都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但近几年,我国也开始和国外大型出版社合作,创办了一些英文期刊,反响不错。李永舫院士主张把重要学术成果发表在英文期刊上,便于与国外研究者交流。同时他也关注中文期刊的发展,认为中文期刊主要应当实现科普和教育的功能,比如《高分子通报》就侧重高分子科普、高分子教育和高分子应用。他期待中文期刊多发表高水平的综述,使刚入行的本科生、研究生更容易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以及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

      此外,李永舫院士还为我们介绍了他熟悉的太阳能电池领域。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元旦贺词里提到的“新三样”之一就是光伏产品,中国基于晶硅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几千亿美金,在光伏产品领域中国在全球领先。李永舫院士提到,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第二代是无机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三代就是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他目前从事的就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他主张这几种不同的太阳能电池在应用上要互补,第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工作寿命超过25年、价格低,可以用于大规模电站;第三代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有着轻、薄、柔的突出优点,可以用于可穿戴和可移动的能源,也可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此外,它还具有在弱光下效率不减的优点,适合在室内弱光环境应用。李永舫院士认为光伏电池的应用场景广阔,应用潜能是无限的,对于我们实现双碳目标非常重要。

03

|寄语学生:热爱、用心、努力、认真

      李永舫院士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级化学人才,他的学生中有多人在高校和研究所中成为“杰青”和“优青”等青年人才。谈起自己对于学生的要求,李永舫院士强调,他认为自己最注重学生的努力和专注,只靠聪明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自己动手努力去做。他组里的学生大部分也都非常努力。他时常给学生说八个字:“热爱、用心、努力、认真”。一是热爱,热爱自己的研究工作,不能指望老师天天督促;二是用心,要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清晰的思路;三是努力,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要努力付出行动去实现;四是认真,做人要“待人以诚”、做事要“一丝不苟”。做事情要有认真的态度,尤其是科研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李永舫院士认为做到这四点就能够获得成功。

       对于正在夯实基础学习理论的本科生们,李永舫院士表示大学期间要打好基础,将来在工作中还要自己不断学习许多新知识。他强调,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深耕。他说他在求学阶段的专业变化较多,但一旦确认了自己的方向,就要努力找到该方向的关键科学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无论什么领域都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做到“行行出状元”。







 


  

结语

       时光荏苒,李永舫院士为母校化学系的飞速发展感到欣慰,并祝愿复旦大学化学系未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绩!